【中国式管理】002期论谈:中国式管理中的组织协同之道
【中国式管理】002期论谈:中国式管理中的组织协同之道
在企业管理中,组织协同一直是提升效能、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。近日,在中国式管理学院系列讲座002期中,涣朴老师详细阐述了组织协同的“三核”理论——核心、合力与合拍,并结合历史故事与现代管理实践,为我们揭示了高效协同的奥秘。
一、合心:君臣同心,手足相运
1. 君臣关系:心态与利他心
涣朴老师指出,组织协同的第一步是建立核心的君臣关系。这里的“君臣”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,更泛指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关系。君臣之间要想达成高效的协同,关键在于心态的调整与利他心的培养。君之事成,手足也;则臣弑君无复兴。这句话道出了君臣关系中的核心——互相信任、互为依托。正如唐朝张柬之所言,“上令下行,如守之始地;生之时必之死守”,管理者与经营者应当像身体与手足般协调一致,共同推动组织向前发展。
2. 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
要实现高效的协同,还需将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匹配。涣朴老师强调,每个人都是自私的,逐利的,但管理者需要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,让每个人看到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集体目标的达成。这种“造梦”的能力,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。
二、合力:力量汇聚,避免内耗
1. 清晰的目标与分工
合力是组织协同的第二步,它要求将每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,共同推动组织前进。这首先需要清晰的目标与分工。谷歌、IBM等跨国企业早已推行OKR机制,通过公开目标、进度与分工,减少浪费与重复,提高整体效率。在组织协同过程中,应集中力量,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。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。
2. 进展共享与灵活沟通
在合力过程中,进展共享与灵活沟通同样重要。管理者需要随时了解每个人的工作进展,确保大家步调一致。同时,要敢于沟通,敢于对抗,避免表面和谐而内心憋闷的情况。通过灵活的项目小组制度,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性与创造力,也是提升合力的重要手段。
三、合拍:节奏一致,协同前进
1. 阶段性总结与调整
合拍是组织协同的第三步,它要求大家的力量与节奏保持一致。涣朴老师建议通过阶段性总结与调整来实现这一目标。两周或一个月作为一个小周期,对进展情况进行总结,及时发现并调整问题,确保组织始终按照既定的节奏前进。
2. 高效协同的利器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在高效协同的过程中,知人善任是不可或缺的利器。涣朴老师引用了诸葛亮的“七观法”,教导我们如何洞察一个人的志向、应变能力、见识、勇气、性格、廉洁度和信用。这不仅是对人才的精准评估,也是实现组织内部人才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。只有这样,才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实现组织效能的最大化。
3.沟通的艺术
有效的沟通是组织协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老师提出的“过五关斩六将”策略,帮助我们克服沟通障碍,提升沟通效率,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接受。同时,信任是组织协同成功的基础。涣朴老师强调,作为领导者,不仅要信任那些表现出色的人,更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潜力,给予他们成长和改进的机会。
4. 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建设
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和重点。涣朴老师将组织发展分为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四个阶段,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,提出了相应的组织建设建议。
组织协同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门艺术,它要求管理者具备高超的智慧与卓越的领导力。通过合心、合力与合拍三步走战略,结合知人善任的利器,我们可以实现组织内部的高效协同,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中国式管理学院致力于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之道。我们诚邀更多的伙伴、同学和老师参与到中国式管理的学习和推广中来。每周六,我们都会有精彩的课程呈现给大家,敬请关注。期待与您在下一期课程中再次相聚,共同学习,共同成长!
“和立大学中国式管理学院”是在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趋势下应运而生,顺势而为,是时代的需要,立足“中国情境、时代引领、理论创新”,兼蓄包容。
“和立大学中国式管理学院国学系列讲座”旨在帮助企业家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结合现代管理理念,以古鉴今,提升领导力、决策力及未来洞察力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之道。
官方公众号:东方管理硕博
扫码交流:招老师
Original article by Nanhai international education. For reprint or content cooperation, please clickReprint notes,Illegal reprint must be punished by law 。